曾经有一个机会摆在我面前,我却没有好好珍惜。
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么一个感叹!
而这位老板的感叹特别深刻,也特别的刻骨铭心。
这位老板是卖家具的,有自己的加工工厂,从生产到销售一条龙,在当算得上数一数二的企业。
但就是这么一位大老板历数了这十年来所错过的机会,如何从一个当地数一数二的工厂渐渐沦为电商的加工车间。
第一波机会:
10年前,也就是2010年的时候,有员工建议这老板做个企业网站,通过百度等搜索引擎把自己的业务给扩大。
在当时,企业做网站的确是非常盛行的,但这老板认为这不过是一阵风,过去了就没有了。因此对这事不置可否,不说办也不说不办。
说不办,感觉自己好像跟不上潮流,说办,又怕费了钱没什么作用。
最后过了好几年,在业务逐渐下滑的时候,这老板才想起做网站的事来,然后就马上建了网站。
但,很可惜,此时移动互联网起来了,搜索引擎的作用已经大打折扣。这是这老板错过的第一波机会。
第二波机会:
2011年的时候,有员工建议这老板做电商,开个网店卖货,但老板认为谁会上网买家具,又大又笨重,物流运输非常不方便,而且物流运输成本非常高。
算了一下成本账后,发现物流运输成本果然非常高,做电商势必减少自己的利润。
因此,这老板感觉这不可靠,就没有开网店,电商的事也就没有再提。
直到有一次双11看别人的家具卖得火爆时,这老板差不多把大腿都给拍肿了。
很可惜,老板错过了第二波进军互联网的机会。
第三波机会:
人生就是这么的奇怪,机会硬是要接二连三的错过。
这个时候,微信扛着“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”这个旗帜出现了。
于是,有员工建议这老板把微信公众号做起来,不管怎样,也是挺方便客户选产品的。
但老板认为这是多此一举,厂里已经有了业务员,就不再需要这些摸不着的东西。
于是,也很可惜,老板错过了第三波拓展线上业务的机会。
第四波机会:
这个时候,自媒体兴起来了,有员工不忍心看老板再次错过机会,于是建议老板把自媒体做起来,也好打造自己的品牌。
但老板认为,配几个人天天做那些不能带来任何直接业务的东西,简直就是浪费。
于是,又一次完美错过。
第五波机会:
很高兴这个老板的工厂还能活到第五波机会。
短视频和直播在这个时候兴起来了,这老板又认为这不过是一股风,看了一眼就不再理会。
等到想理会时,已经变成了红海,要想竞争就更加困难了。
而且这个时候这老板的工厂已经沦为其他家具电商的加工车间。
启示:
1、 这充分说明了人就是不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区,等到舒适区不再舒适时,这个时候想走出就已经晚了,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行。
舒适区,其实就是温水煮青蛙。
2、互联网其实刮的就是一阵一阵的风,要想不错过,那最好每阵风都去认真对待。
如果不认真对待,认为那只不过是一阵风,那可能就会接二连三地错过,最终完美地错过所有风口。
VAT跨境财税网